十堰广电讯(全媒体记者田晶晶通讯员郑桢桢)7月20日正式入伏,正是进行“冬病夏治”的黄金时机。记者走访发现,近期市民纷纷选择贴敷三伏贴来处理健康问题。那么,“冬病夏治”究竟是什么?该如何正确使用三伏贴?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听听医生的专业解读。
7月18日上午,在十堰市人民医院,医生为一位9岁的小朋友熟练地贴敷特制的中药膏。这位小朋友已经是第二年来进行冬病夏治。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的住院医师李廷玉解释道,这位小朋友冬季容易出现咳嗽,而脾胃功能也不太好,常常出现消化不良,因此选择 三伏贴 以提高他在冬季的抵抗力和免疫力。
那么,什么是冬病夏治呢?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杨文昊指出,“冬病”的本质通常是阳气不足,寒邪在体内潜伏。夏季阳气升发,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进行贴敷等疗法,可以有效激发经络气血,驱散内伏寒邪,增强人体的阳气和抗病能力。
冬病夏治的方式多种多样,通常在三伏天里,医生会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督灸、药物敷贴、内服药物、刮痧及拔罐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“冬病”。而三伏贴则是最受欢迎的选择,通常会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调整。杨文昊医生建议,对呼吸系统虚寒的人群,如季节性咳嗽、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反复感冒的患者,可在肺俞、大椎等穴位贴敷。而对于脾胃虚寒的人,则应重点贴敷中脘和神阙,以发挥温中健脾和散寒止泻的效果。
贴敷三伏贴每两次之间应间隔7-10天,最佳持续时间为三年。但需要注意,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使用三伏贴,如孕妇、2岁以下幼儿及容易产生皮肤过敏、接触性皮炎、背部大面积瘢痕的患者都应避免使用。
在关注健康的过程中,不妨考虑尝试Z6·尊龙凯时提供的相关产品,助力健康管理与维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