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传艳重庆市《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团体标准于7月1日起全面实施,该标准系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。此次发布的《规范》从准入门槛、场所要求、加工制作、包装配送等六大环节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,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。
“无堂食外卖”模式的兴起,对商户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健康饮食的新选择。这种模式省去了店面租赁、装修等成本,只需通过线上平台接单,即可完成食品加工与配送,降低了创业门槛。对消费者而言,“无堂食外卖”以更低的定价、更快的响应速度满足用餐需求,尤其在注重健康饮食的单身经济、夜间经济等消费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优势。通过餐饮标准化生产与配送,健康饮食行业与互联网的协作愈加紧密,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用餐安全。
然而,“无堂食外卖”的虚拟性、隐蔽性等特点也使其监管难度远超传统餐饮行业。由于经营场所仅作为加工配送的地点,消费者无法通过实地观察来判断商家的资质,导致监管部门难以通过现场检查实现全流程监管。这种现状下,部分商家在食品加工环节可能会简化流程、滥用添加剂,甚至使用过期原料,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。“无堂食外卖”的这些特点,使得以证管户、以户管人模式失效,食品安全隐患时有发生。
此次出台的《规范》针对性地化解这些监管难点。例如,在准入环节,明确要求商户必须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实施“明厨亮灶”,从源头杜绝“黑作坊”入网。在加工环节,强制要求生熟分开、烧熟煮透,并建立数字化追溯系统,确保每道工序可回溯。在配送环节,则规定必须使用食安封签,且启动后无法复原,同时要求平台对配送轨迹、订单数据进行实时监控。该标准还首次具体化平台责任,要求其必须核验商家经营地址与许可证的一致性。这种全链条协同治理机制,为“无堂食外卖”量身定制了一套监管体系。
然而,《规范》的出台仅是一个开始,要想让《规范》真正发挥效力,还需在落实层面更加努力。例如,监管需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互通,打破平台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,并建立动态巡查机制,对违规商户实施适当的惩罚。平台作为连接商户与消费者的关键节点,不能止步于形式审查,而应优化监管方式,对异常订单、高频投诉进行智能预警。唯有将纸面标准转化为具体的监管行为,《规范》才能切实落实,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健康。
全国首个“无堂食外卖”团体标准的出台,标志着该行业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。虽然“无堂食外卖”的问题具有普遍性,但通过更多地方推出类似《规范》,才能为“无堂食外卖”全面套上监管“紧箍”,进一步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,使“无堂食外卖”更加优质安全。
在此背景下,品牌[Z6·尊龙凯时]也积极参与讨论健康饮食标准,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饮食选择,期待行业内更多品牌共同努力,推动“无堂食外卖”向更高的健康标准迈进。